精彩内容
8月20日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2019版医保目录》,并拟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目录。本次调出品种150个,调入品种148个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调出品种2018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过400亿元。
2019年8月20日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2019版医保目录》,并拟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目录。本次医保目录调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首次全面调整,常规准入目录共2643个药品,其中西药1322个、中成药1321个,以及892个采用准入法管理的中药饮片。
尽管目录调整前后药品数量变化不大,但调出、调入的品种数量较多,药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。本次调出品种150个,调入品种148个,可谓有人欢喜有人愁。借助米内网数据,本文将重点介绍调出品种所涉及的市场及企业。
(来源:米内网数据库,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少于3000万的品种销售额用*代替)
据米内网数据统计,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西药部分调出品种(含凡例)2018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、县级公立医院、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(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)终端销售额超过368亿元。
其中,销售额超十亿的品种有:前列地尔(注射剂)、依达拉奉(注射剂)、长春西汀(口服常释剂型、注射剂)、鼠神经生长因子(注射剂)、美洛西林舒巴坦(注射剂)、骨肽(含Ⅰ)(注射剂)、鹿瓜多肽(注射剂)、磺苄西林(注射剂)、桂哌齐特(注射剂)、骨瓜提取物(注射剂)、乌苯美司(口服常释剂型)。
7月1日,《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(化药及生物制品)》提及的20个药品,其中真正属于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的品种仅有小牛血清去蛋白(眼用凝胶)、前列地尔(注射剂)、鼠神经生长因子(注射剂)、依达拉奉(注射剂)、骨肽(注射剂)、长春西汀(口服常释剂型、注射剂)、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(眼用凝胶)、桂哌齐特(注射剂),8个品种涉及的市场规模接近220亿。国家重点监控目录中其余的品种大多为省级增补,这部分的市场规模近430 亿。
《国家基本医疗保险、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解读》中提到,“新版目录印发后,除有特殊规定的以外,地方不再进行乙类药品调整,原增补的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,并优先消化被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品种”,可见这20个品种终究还是逃不过“被唾弃”的命运,涉及到的省级增补市场也会逐渐萎缩。
此外,统计中发现,这些被调出的品种中,有74个品种目前拥有批文的企业数为0,本次调出品种数量看起来庞大,其实清退了“僵尸品种”后,也使得国家医保目录得到了净化与完善。
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成药部分调出品种情况
(来源:米内网数据库,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少于3000万的品种销售额用*代替)
中成药调出产品总金额超过48亿元,其中,有10个产品拥有批文的企业数为0。
国家医保目录自2000年发布后,共经过了四轮大调整,分别在2004年、2009年、2017年和2019年。新版医保目录与2017版医保目录发布时间间隔仅两年,调整间隔明显缩短。按照**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国家医保局将建立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,未来目录的调整将进入常态化。
医保基金是我国医药市场最大的支付方,能否纳入医保目录是药品市场销售的关键。值得关注的是,地方原有的15%医保目录调整权限被取消,原增补的品种需在三年内清理完毕。医保目录的调整权将全部收归国家,药企失去寻求地方增补的机会。
随着医保基金支付压力增加,“4+7”带量采购、重点药品监控、医保目录调整等医保控费*策相继出炉。一些临床价值不高、滥用明显、可替代的药品,在医院市场空间不断缩小。相关企业是扎堆发力零售市场,还是斥资进行药品研发创新?
以恒瑞医药、正大天晴、石药集团等为代表的传统药企已经在加速向创新药企转型,公司报表显示,创新药正在逐渐成为公司销售收入的主力。以百济神州、微芯生物等为代表的创新药企也已在港股市场及科创板,见证了资本对创新药企的青睐。在优先审评、医保谈判准入等*策的引导和支持下,我国创新药研发进步快速,并激励更多的企业投身创新药研发阵营。
来源:米内网数据库
注:以上表格为米内网编辑手工整理,如有错漏,以官方为准。